close




住在內地那一年,閒暇時便到處遊玩,
偶爾也買些紀念品留念。
這件民初淺絳彩瓷器購自上海,
當時還尚未認真接觸瓷器,只覺得淺絳用色節制,
在淡雅配色中自有一股冷香,
加諸細筆輪廓的勾勒,
傳神描繪出古典仕女的嫻靜芬芳。

比較可惜的是瓷胎普遍泛灰,瓷質較為粗糙,
上釉也有不少不勻整或疵點之處,較近於民窯的質地。



近幾年來返回大陸的機會銳減,
卻時時牽念收藏幾件國瓷。
人生際遇有時便是如此,
只緣身在此山中,對面不識,
返身回望已山高水迢。





關於淺絳彩瓷的資料,請參閱下文:
『淺絳彩』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843101.htm
內有非常詳盡介紹。
在此只引用部分段落略作簡介:

淺絳彩瓷是一種瓷器彩飾品種。
淺絳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。它是我國元代開始出現的一種山水繪畫技法,
淺絳彩瓷則是清代晚期景德鎮生產的一種釉上彩瓷新品種。
它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,在瓷胎上繪出紋飾,
再染以淡赭、草綠、淡藍等顏色,經低溫(650—700)燒成的釉上彩瓷。
題材除山水外,尚有人物、花卉等。

從事淺絳彩瓷製作的藝人大多有較高的藝術修養,
他們大多通書畫,能詩擅文,製作淺絳彩瓷時,
圖稿、勾畫到渲染都是由一人來完成的,使畫面自由灑脫,充滿了藝術表現力。
這種彩瓷特點是在上面題上作者名字,或題上詩句,
首次將中國畫中的詩書畫一體的 傳統表現手法展現在瓷器上,文化氣息濃郁。






我對繪師鐘德發瞭解有限,只知是光緒晚期的淺絳名師,
見此作品題為癸亥冬月,
在淺絳彩時期僅有兩個癸亥年,
一為1863年(清同治二年),一為1923年(民國十二年),
我不清楚鐘德發出生年份,但既然列為光緒晚期畫師,同治年間顯然過早,
那麼此件就應該是1923年農曆十一月(冬月)所作。
可算是淺絳彩的最後餘光。





原件應有頂蓋,但購入時已佚失,
細看用色紛繁,但由於施彩清淡,顯得爽淨文氣,
難得顏彩保存完整,秀麗工整,
小姐輕倚樹石,丫鬟折花侍立,
那眼神淡然中有嬌嗔,春意隱約。



畫意呈現唐、崔護『題都城南莊』一詩:

『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;
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』

人面桃花,可惜重尋不遇。
綺旎中自有淡淡傷情,正合適於淺絳的風味。





對於我而言,相得於此罐,正是意外逢春,
待來年憶起,只剩桃花春風,芳容未知,
機緣巧遇,往往邂逅即別離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enl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