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chienlc/1380846341-3031765333.jpg)
在英國瓷器中,我個人最偏愛西元1700年代末期的古瓷,
那時候的英國瓷器,還有相當大手繪的比例,
在型制和畫風上都非常具有東方的情趣,沖淡秀雅,
軟質瓷特有的色調,如凝脂,溫存滋養,也使它有別於骨瓷的堅硬冰冷。
這件瓷器乃單色手繪,墨色淋漓,開片細膩,
如冰原上的一朵黑玫瑰,一盛開,便像是悠遠的傳奇。
最讓人動心的,無過於手繪的質地,那『此中有人、呼之欲出』的趣味,
英國古瓷的手繪,除了受中國、日本、麥森、塞弗爾影響,
青花、柿右衛門、伊萬里、德國花卉、法國嵌金都有所展現,
但除了個別精品外,整體上手工較拙,有種素人畫家的單純與傻氣,
而這樣的趣味,卻也適切的流露出只有在早期工藝才有的純樸與浪漫,
那浪漫是怎麼樣也無法複製的。
早期的家具、擺飾、畫作,常有這種不假雕飾,純任氣質的作品,
厚重謙沖,平淡高古,是更能滌神爽意的美感經驗。
這件Spode單色盤較深,型制與一般西式餐盤有別,
想來或許是受到東方器皿型制的影響。
墨色深淺,也頗有東方書畫的韻致,
只不過筆法與主題還是非常歐洲的。
以年代而論,金邊保存情況頗佳,
略有細裂痕,不影響觀賞,
盤緣繪有三處花葉裝飾。
開片真美啊!
這樣細密雅致的開片,或許是當初技術所限,
瓷胎釉面膨脹係數差異所致,無法控制,
後來歐洲瓷器製作水平大幅提昇,已很少能見到這種冰裂紋般的趣味了。
所謂支釘痕,
乃瓷器燒制過程中,為了支撐瓷坯,用坯泥或其他耐火材料製成的支釘。
常用支釘有六支釘,七支釘等多種。(這件盤有三個支釘痕)
也有圓形,三角形等多種形狀,
支釘本身也有粗有細。
珠狀的,則稱為托珠。
支釘與托珠在器底留下的痕跡,一般都叫支釘痕。
底部無窯印,這是早期英國瓷器的常態,
也是辨識十八世紀英國瓷器困難之處,
只能依型制、瓷胎、式樣、編號依稀考究。
我收有一些英國瓷器,就因為沒有款識,介紹甚難,因此遲遲未發,
日後發出,若有謬誤之處,也請不吝指正。
編號343。
尺寸:
直徑8.25英吋
高1.5英吋